奧運后的國際形勢
字號: 小 中 大
2008年10月30日 中國政法大學
很高興有機會到這里來就最近國際上發生的一些大事談談我的看法,和大家交換一下意見。08年是一個多事之年,對中國對世界都是這樣。特別是最近幾個月,從八月開始大事不斷。最近這兩個月,八月、九月,國際上發生了一些大的事情??梢哉f是四五件大事吧,都是在這段時間發生的,每件事情發生在不同地區又有它不同的背景。但是,恰恰是那么巧,這四件事都是在這個時間段。受到國際上普遍的關注,西方媒體上發表了大量的評述,認為這些是國際關系變化的一個前兆,預示著今后國際關系的大的走向。
八月份的這兩件事情,恰恰都是發生在8月8號這一天,8月8號是我們奧運會的開幕日,也是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開戰日。好多媒體就把這兩件事情聯系在一起做了評論,比如兩家比較有名望的報社一個是費加羅報一個是美國的洛杉磯時報,前后不超過一個星期,發表了如下的評論。費加羅報是這樣說的:這個日子將會被載入史冊,這一天象征著中國和俄羅斯兩大帝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復興。一個禮拜之后,美國的洛杉磯時報也發表了類似的評論,它說2008年的8月8號兩個大國宣告了他們的復出,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說出了一句話:世界,我們回來了!九月內又發生兩件大事,美國發生金融海嘯和中國衛星升空。
這四件事雖然似乎都互不關聯,但是這四件事情從根子上來說,都是起源于同一個國際形勢變化的趨勢,那就是全球化和多極化的趨勢發展的產物。的確預示著國際關系格局演變的方向。先說說二十年前或者三十年前加速發展的這兩個趨勢,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趨勢。這兩個趨勢本來是長趨勢,為什么說二十年前或者三十年前開始加速發展呢?這主要是兩大變化造成的。一個是三十年前中國決定實行改革開放,融入國際社會。三十年前我們改革開放剛起步,其實開始融入國際社會基本上是從二十年前開始的這個進程,后來我們參加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這個進程就大大加速了,所以就是二十年的時間。同樣二十年以前華沙條約解體,蘇聯解體,原來兩個對立的陣營,兩個對立的超級大國,一個不復存在了。這兩個大變化使世界上形成了一個包括世界所有人口和所有國家的一個大市場,全球成了一個統一的大市場,這就大大的加速了全球化的進程。同時蘇聯的解體華約的解散標志著原來美蘇兩極格局的終結,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就是向多級發展的階段。這兩個趨勢在九十年代開始加速,本世紀更是飛速的發展。同時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就是全球化發展帶來了一批新的佼佼者,一批乘著這兩個趨勢的東風迅速發展的國家。第一個對這些國家定性的是美國的高盛公司,它在2001提出了這么一個命題,把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個國家作為新興經濟體。用了這四個國家國名的第一個字叫做“金磚四國”,每個國家的第一個字拼在一起正好是英文的磚頭的意思“brick”b代表巴西、r代表俄羅斯、i代表印度、c代表中國,正好是四塊“磚頭”,那么我們中國稱之為“金磚四國”。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和他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步的發展受到了媒體的高度關注。隨后在2007年,日本的證券公司又提出來“vista”遠景五國,這五個國家是越南v,印度尼西亞i,南非s,土耳其t,阿根廷a。這時候還有的媒體還把另外一些國家列為第三梯隊??傊?,這標志著新興經濟體乘著多極化、全球化的東風前浪推后浪,向前發展。成為國際關系當中的一只重要的力量,在我們的推動之下使發展中國家占全球GDP的份量從原來的16%猛增至25%。在他們的推動之下使發展中國家占全球GDP的份量從原先的16%猛增至25%?,F在預計再今后五十年會占全球GDP的50%。這其中當然是中國的崛起尤其受到關注。(“金磚四國”的GDP在去年的時候已經占到全球的30%,它們的出口貿易占到全球總貿易的45%,外匯儲備站到全球外匯儲備的70%。)最新的材料說明今年上半年6個月當中中國GDP的增長對全球GDP增長的推動作用達到1/3,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世界經濟能夠增長的話1/3的動力來自中國,所以中國被認為是繼美國之后世界經濟發展的第二個引擎。中國的崛起、俄羅斯的崛起,當然還有印度和巴西的崛起,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當然了,像我剛開始所說的,這四件大事都有自己的背景。拿中國的奧運會來說,中國的奧運會殘奧會成功的舉辦和后來九月份神舟七號成功的發射是三個方面的因素確保的。首先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的綜合國力的提高,使我們有了這樣的經濟實力,有了這樣的科技實力,能夠做這樣的大事。大家都知道我們第一次申奧是失敗的,沒有成功,第二次才成功了?,F在回過頭來想如果第一次成功的話,我們早了這么八年舉辦奧運會就不會有水立方,也不會有鳥巢。一個是經濟實力的問題,一個是我們觀念上的開放還沒到這個階段會接受這樣一個設計方案,所以有的時候壞事能變好事。正好在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時候我們得到了這樣一個百年不遇的機會來舉辦這屆奧運會,充分展示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成果,讓世界為之震驚。第二個因素,也是受到媒體廣泛評論的,就是顯示了中國政府的統籌協調能力,發動群眾的能力,證明了中國政府是個運行有效地政府,包括我們的政治體制,一直受到西方攻擊的、貶低的體制,在辦這幾件大事上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比如我們的奧運會開幕式達到了使人震撼的效果,如果我們沒有動員了這么多的人是做不到的。第三個是群眾廣泛的熱情參與。奧運會殘奧會期間,我們有170萬人報名作為志愿者。特別是殘奧會期間更是令人們震驚,殘疾人運動員的每場比賽我們也還是座無虛席,觀眾熱情地和殘疾人運動員之間的互動受到好評。人們的愛國熱情不光是在這次奧運會殘奧會上面表現出來,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大量的志愿者自發的開著車拉著東西到汶川縣城去。神州七號發射上天的時候,只要有電視屏的地方都有人站在那看。所有這一系列事情便顯示出中國人民高度的自信和高度的熱情,讓世界受到震動。這三個因素同時具備、密切結合是這次奧運會取得空前成功的關鍵,也是世界上任何別的國家做不到的。錦濤同志在前不久的講話里提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神舟七號的成功發射被西方媒體普遍認為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和平崛起正成為世界舞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今后中國會在更有利、更主動的位置上發揮國際作用。有個調查也顯示了在奧運會之前西方媒體對中國攻擊的、片面的、不負責的歪曲的報道占了上風,在奧運會期間2萬7千多各國記者來華,對奧運會本身以及對中國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大量報道使得西方的讀者、觀眾看到了一個比較真實的、比較多面性的中國。所以在奧運會之后,新加坡的海峽時報在八個城市進行了一個調查,這個調查說明大部分人在奧運會之后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比如像在倫敦80%的受調查者表示,奧運會之后他們對中國持積極的看法,這個比例在奧運會舉辦之前是27%。在奧運會之后,西方也有不少人表示要到中國來看。在美國進行了一次普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最知道的中國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排名第一的是長城,第二是鳥巢。所以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把中國和世界的距離拉近了,使得世界上空前多的人看到了中國。我們不能期望舉辦一次奧運會就完全改善了中國的國際形象、改善了國際輿論環境。但是我們也不能期望一次成功的奧運會殘奧會就完全改變了西方媒體基于價值觀的不同、基于文化的差異和固有的偏見。但是有一點我是可以說的,就是有這么多人親眼看到中國是什么樣子之后,西方媒體再做歪曲報道的時候要去衡量衡量、要有所克制,否則你把中國說得越是壞,你自己的信譽越是下降。
當然,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神舟七號的發射,也沒有根本改變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樣一個實際情況。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只是經濟上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滯后,而且社會發展也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最近發生的三鹿奶粉的事件,為我們奧運會贏得的好的國際輿論環境帶來了一次沖擊,它也說明了我們國家要建成和諧社會、建成一個法制社會,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奧運會之后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外界看到的一個中國是一個高度發展的中國,對我們的期待上升了,但是我們的實際能力,應該實事求是的看到,還是存在相當的差距。我們的外交工作就要在這個當中恰如其分的把握,一方面利用奧運會和神舟七號發射帶來的良好的結果進一步開拓國際環境,另一方面我們要量力而行、實事求是。
再說說金融海嘯,金融海嘯發生的直接原因和奧運會完全不同的。從近因來說,最近的近因就是雷曼兄弟的破產,美國沒有及時采取措施?為什么沒有及時采取措施,有意識形態的原因,也有黨派原因。意識形態的原因是美國共和黨一貫的理念是“市場萬能”,市場能夠糾正它自己的偏差,不需要政府干預。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前駐美大使告訴我,還有黨派原因,雷曼兄弟與民主黨關系更深些。所以導致了“海嘯”的勢不可當,這是最近的近因。再往前推一段,實際上是從2001年開始,2001年的時候互聯網泡沫破裂?;ヂ摼W泡沫的破裂本來是要帶來一場美國的衰退,但是聯邦儲備銀行連續七次降低利率,刺激了美國的經濟,特別是房地產市場,使得那次泡沫的破裂沒有帶來應有的衰退。美聯儲的頭頭格林斯潘因此而被奉為神靈。但結果好事變壞事,釀成了更大的一次泡沫,房地產泡沫。所以這次格也被迫承認他有部分責任。再說遠一點,實際上是剛才說的全球化多極化趨勢當中美國野心膨脹、手伸得太遠的一個綜合性的反映。蘇聯解體以后,美國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駕馭全球化趨勢,建立一超獨霸世界局面。為了這個,政治經濟各個方面都啟用了新保守主義派。在政治上要用民主價值觀改造世界,首先是激化了伊斯蘭世界的矛盾,打了兩場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消耗了他的國力,造成巨大的財政赤字。經濟上從里根撒切爾時代開始,放棄了行之有效的市場管理,全盤接受了所謂的新自由主義,小政府大市場,使得后來衍生出來那么多金融產品監管跟不上,產生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發生這次金融海嘯不是偶然的,是他在全球化多極化進程當中錯誤判斷形勢、野心膨脹的必然結果,造成財政赤字和外貿赤字雙雙激增。紐約街頭有一個電子鐘是顯示美國國債的,這個鐘上只有這么幾個位置,現在這幾個位置不夠用了。美國國債1萬億,平均每個美國人3萬美元。所以這次金融危機以后呢,國際上普遍評論認為這意味著美國生活方式的終結。(在全球化的這二十年當中有一個現象,就是亞洲人,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存錢買美國的國債,借錢給美國讓他們買亞洲生產的產品?,F在普遍認為美國從老百姓到政府靠借債過日子的這種方式難以維持,必須有根本的改變。)這次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到底怎么樣,我們應該怎么處理,這是每個中國人都關心的問題。從金融行業本身來看,損失不是很大。估計對中國最大的影響是出口,美國虛擬經濟的危機最終會反映到實體經濟的衰退當中,到底多嚴重多長久這還有待觀察,這是第一層影響。第二層影響是美國的金融危機也帶來了其他地方的金融危機,這會對世界各國的實體經濟產生影響,也會影響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對外出口必然會受到嚴重的挑戰、會下降。這有利有弊,首先從弊來說,是壞事。從利的方面來說幸好我們國家的領導人早就做了這樣的安排,要推動我們的經濟上一個臺階,從出口低附加值的制成品轉向高附加值的,并且是出口拉動轉為靠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危機的到來為我們的轉軌增加緊迫性。轉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容易,所以說這也增加了轉軌的難度,使得我們轉軌的時間空間縮短了,要我們在比較快的時間里實現轉軌。我想現在我們的農村改革某種意義上也有這種因素在里面,要把農民的消費水平提上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帶動內需。這次金融危機我們是否可以有所作為,也是大家爭論比較多的,我看了有兩種主張。一種主張是美國的一些金融企業的價格要見底了,我們是不是可以撈一點,也有的反對這個主張,我主張慎重,美國人都玩不轉,我們的金融業還是很嫩的,不要輕易去涉足這里。但是是不是就是說沒有機遇了呢,我們還是有機遇的,至少有幾個機遇,一個是人才的機遇,一些美國的高端人才在美國在歐洲找不到好的前途,我們國家應該把這些人才,其實許多是我們中國人,吸引回來。第二個,經濟不好的時候,高級消費品不買了,名牌不買了,不等于說不過日子了。生活需求,衣食住行的東西還是要買的。他們不買名牌了,正好給我們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確立地位、確立影響、提供機遇。第三個可以在受第二波沖擊影響的原材料出口國出現危機時我們伸出援手,援助換資源。我主張對于美國這次金融危機從全局來看,既看到他們給我們帶來的一些挑戰,也看到他給我們帶來的機遇,慎重的出牌,爭取利用好這次金融危機,推動我國民經濟上一個臺階。
第三件大的事情就是美國和俄羅斯圍繞著格魯吉亞問題的事情。格魯吉亞這個事情的發生帶有一定的偶然性,發生在8月8號更帶有偶然性。錯誤是犯在格魯吉亞的總統,是美國扶上臺得人,他錯誤判斷了形式,來試探俄羅斯的忍受程度,采取軍事行動,占領南奧塞蒂首府。俄羅斯本來就是要找到機會,他送上門來了,俄羅斯毫不客氣,大兵出動。格魯吉亞這么一個小小的國家當然不堪一擊了,潰不成軍。俄羅斯先后占領了南奧塞蒂和阿布哈茲兩個地方,讓這兩個地方宣布獨立,然后承認他們并且建立外交關系,使得美俄關系公開破裂。這個事情的爆發是冷戰結束以后美俄矛盾長期積累的一次大的爆發。冷戰結束以后,美國利用俄羅斯的削弱想把整個歐洲都作為他的勢力范圍,搞北約東擴,把反導系統部署在波蘭和捷克以及支持科索沃獨立進一步肢解俄盟友前南塞爾維亞。俄羅斯在葉利欽的時代由于蘇聯的解體帶來的陣痛以及他采取私有化帶來的國民經濟的混亂一度非常衰弱,靠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的貸款過日子,所以那個時候是敢怒而不敢言,忍氣吞聲。但是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的翻倍增長,帶動了俄羅斯經濟的振興,使得俄羅斯不僅是還清了貸款而且實力大增。于是不能再容忍美國的欺凌,國內民族主義上升。在普京擔任總統的這段期間,在上述三個問題上跟美國展開了較量。一個就是北約東擴,俄羅斯叫停,你不能繼續擴大下去,到此為止。第二個就是反導系統,你不能部署在俄羅斯的家門口,你說是為了對付伊朗,實際上是對付我。第三個,反對科索沃獨立,如果你宣布科索沃可以獨立,那么南奧塞梯為什么不能獨立,我可以效仿。正是因為這樣,最后的爆發點給了俄羅斯一個機會,選擇了西方一個軟弱的小嘍啰,作為打擊的對象,重整了國威,警告了西方,也引起了歐洲和美國的矛盾和分歧。應該說他這個行動是事出有因、忍無可忍,而且是很聰明的一個行動。由于這樣一來,原來美俄矛盾是有一層面紗擋著,表面上美俄領導人之間還是頻繁往來,有的時候好像還挺親熱的樣子,但實際上雙方心里有數,現在這個面紗撕掉了。說起雙方心里有數,有一個例子,第一次布什和普京見面以后,布什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普京這個人很好,是一個可以打交道的人,而且特別強調他和普京建立了好的個人關系。他有一句話:我看到普京的眼睛,我就能猜到他在想什么。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情況就變化了,從前的那個普京在布什的眼中已經變了,從可以信賴的人,變成不可信賴的人。格魯吉亞戰爭開始以后,雙方就撕開面紗,公開的互相叫罵了。使得美俄關系發生了根本的逆轉。但是美俄之間的關系會不會恢復到過去美蘇冷戰的時代呢,我的看法是不會的。一個是美俄雙方都是目標有限,并非全球爭霸。俄羅斯長遠的目標是恢復他原來的勢力范圍,也就是在前蘇聯地區,除了波羅的海三國以外重新納入到他的勢力范圍里去。短期的目標就是北約東擴不能進入烏克蘭、格魯吉亞,把這兩個國家作為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緩沖地帶,如果實現這點,那么眼前的目標就能夠做到了。這次美俄圍繞格魯吉亞問題的公開爭論,引發了美國執政黨內部對俄政策的一次辯論,有一部分人認為俄羅斯走到現在這一步,美國對俄政策上要負一定的責任,是美國把本來可以搞好的美俄關系搞壞。這就為下一屆美國政府適當的調整美俄關系提供了一個玄機。另外一方面,西方內部對于北約東擴是不是要包括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也有不同意見,歐盟的一些主要的國家,如德國等不同意,他們說如果格魯吉亞成為北約成員的話,那么這次俄羅斯打格魯吉亞北約是有義務來出兵保護格魯吉亞的。不出兵的話北約丟臉了,出兵的話就意味著北約要為格魯吉亞這樣的小國和俄羅斯打一仗,太不值得了。所以北約再進一步東擴,美國也不一定得到歐洲的支持,所以美俄在北約東擴就地停步的情況下達成一個新的諒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三個因素,整個國際形勢也不一樣了。冷戰的時候,美蘇兩家對立的集團,美國是北約,蘇聯是華約,而現在呢,俄羅斯孤家寡人。美國和歐盟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所依據于這樣一些原因,美俄關系既不可能恢復到葉利欽時代那樣,也不會進入冷戰這樣一個局面。
最后我談談格局,剛才說的這幾件大事,西方媒體這么轟動性的報道還是有點道理的,因為它們預示了將來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國際關系格局到底怎么樣呢,現在有種種說法。有比較一致的說法就是單級世界夢的破滅,美國要建立一個單級世界這個夢破滅了。這個說法說的人比較多,也比較有根據。比如英國衛報的記者,8月28號的文章中,拿格魯吉亞來說事,格魯吉亞是美國單極世界的墓地。第二種看法認為已經進入了多級世界,持這個看法是俄羅斯,俄羅斯的領導人梅德韋杰夫9月6號說,我們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在8月8號以后這個世界已經和以前不同了。還有第三種觀點就是到了無極世界,什么叫無極世界呢,美國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現在已經開始衰落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也沒有達到一極的程度,所以是進入了一個無極世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就是今后的發展趨勢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美國,就是美國能不能在總統大選之后走出這個怪圈,放棄原來的單邊主義、收斂擴張的野心,同時好好的整頓自己的家里頭,改變過去這種靠借債過日子的生活方式,那么美國還是有希望的。畢竟美國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各方面實力,科技、經濟、軍事和影響力。而且按照最近的調查世界各國競爭力的榜首,美國還是第一位的。所以只要他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世界,有所收縮有所調整,那么他還能維持一超的地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另外一個因素取決于其他國家。我的看法是世界上其他的大國,現在還沒有一個國家有這個實力和政治意愿來挑戰美國這樣一個地位。如果這兩個因素存在那么世界還不會是一個多級的世界。那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這個世界的特點就是一超尚存,獨霸難行,是一超多強協商共治的局面。這里有關系不是絕對平等的,美國還是實力超過其他國家,但是單靠他一個國家來辦事情辦不到了還需要同大家一起協商。如果真的出現這么一個一超多強,協商共治的局面,那么世界會出現一個相當長的和平與穩定,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會有一段相當長的戰略機遇期,從現在的態勢看這種可能性還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