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tpptt">

      <track id="tpptt"><strike id="tpptt"></strike></track>
      <track id="tpptt"></track>

      <track id="tpptt"></track>

      2007年在寧波市圖書館天一講堂的演講--聯合國與中國外交

      發布時間: 2010-10-09

      字號:

      很高興今天有機會來“天一講堂”跟寧波的父老鄉親、兄弟們,一起交流一下。今天我講的題目是《聯合國和中國的聯合國外交》,當然我講的面比較窄,主要是聯合國。因為在我的一生中,絕大多數時間是跟聯合國打交道的,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在我開始講之前,我要說明一下,我是今年2月28日結束了聯合國秘書處五年又六個月的任期,今年八月份又從外交部退了下來。我講這話的意思是,我今天講的話,不代表聯合國,也不代表外交部,只是我的個人意見,因為講個人意見,可以講得隨便點。

      講聯合國呢,我要講三方面的問題。一個是講聯合國機構;第二個呢,講一下聯合國的作用;第三個,講一下中國的聯合國外交。聯合國機構,我們說是多如牛毛,但是寫到聯合國憲章里面去的機構,只有六個,這六個機構,也被稱為六大憲章機構。這六個機構成員組成不同,分工、職責范圍也不同,決策程序也不相同。哪六大機構呢?首先是聯合國大會,接著是安全理事會,經社理事會,托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再加上聯合國秘書處。前面講到聯合國六大機構有很大不同,因此造成了聯合國不是一個面孔對外,是多元機構。

      首先是六大機構職責范圍不同。安全理事會按照憲章授權,其職責范圍是維護世界和平、安全。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了任何沖突,可能引起全世界、或者地區的不安全,就由它來討論、解決。安全理事會的成員跟別的機構不一樣,由十五個成員國組成。它的決策程序,也跟其他機構不一樣,五個常任理事國有否決權。也就是說即使安理會14個成員國一致投票贊成一個提案,只要中、美、法、英、俄五個大國有一個投反對票,這個提案就通不過了,這是一票否決制。聯合國大會是所有聯合國成員國都能夠參加的一個組織?,F在是192個成員國,每個國家一國一票,是聯合國機構里面最有民主性、最有廣泛代表性的一個機構。他的決策程序很簡單,多數票通過。但是很遺憾,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沒有強制執行的力量,跟安理會的決議不一樣。第三個機構是經社理事會。在講經社理事會之前,要說明一下,聯合國大會的性質,有點相當于一個國家的議會,是聯合國的立法機構,一些重要的國際法,都是通過聯合國大會討論通過的。通過了之后,各個成員國要簽授批準,之后再對成員國進行法律約束。經社理事會是聯合國分工管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機構,是由大會選舉后產生的,有一定的任期。第四個是托管理事會。它原來是負責幫助亞非等一些原來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走向獨立進程的機構。由于這個進程基本上已經完成,所以托管理事會雖然作為機構沒有被取消掉,但實際上已經沒有發揮作用了。第五個呢,就是國際法院。國際法院是一個很特殊的機構,由若干個大法官組成,中國大法官現在是國際法院的院長。這個國際法院是有權進行裁定的。比如最近一個例子,尼日利亞和他的領國就一塊兩國邊界的飛地發生了沖突。這里以前是沒人注意的,最近發現了石油,這兩個國家都說這塊地是我的,搞不好就要打起來了。這個時候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運用了他秘書長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在兩個國家之間進行了斡旋,最后得到兩個國家的同意,把爭議交給國際法院來裁決。事先兩個國家都做出承諾,不管國際法院最后的裁決是否對自己有利,都無條件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國際法院做出了裁決。國際法院就是做這樣的事情的,就是說有關的國家把他們的爭議交給法院來裁決,同時承諾無條件接受法院裁決。最后一個機構是聯合國秘書處,最突出的代表就是聯合國秘書長,這個我等一下詳細講。

      聯合國六個機構是聯合國的六個面孔,常常會代表聯合國不同問題上的不同傾向。因為六大機構組成不同,決策程序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立場,從這個意義上講聯合國不是一個一元化的機構,而是個多元體。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中東問題。由于美國長期以來采取包庇以色列的政策,所以凡是要批評、譴責以色列的決議,在安全理事會是通不過的,肯定會遭到美國的否決。這種情況下,阿拉伯國家往往就把同樣的決議草案,一字不改的拿到聯合國大會去投票。聯合國大會的多數成員國都是支持阿拉伯國家的,所以投票結果 往往是一百多票贊成,四五十票棄權,棄權的國家,往往是西歐國家,還有四票反對,美國、以色列和兩個島國。那么這個決議在聯合國大會上就通過了。所以,你要問是安理會否決這個決議,代表聯合國的立場,還是大會通過這個決議,代表聯合國立場呢?從法律上來說,很難說誰是聯合國的代表。這個問題在前段時間特別突出,人們往往認為聯合國秘書長就是聯合國的代表,就是聯合國的發言人。特別是安南先生擔任秘書長的時候,經常就各種國際問題、地區沖突問題等等,在媒體上頻頻亮相說話,人們普遍認為他講的話就代表聯合國的意見。那么實際上,并不是每次都這樣的。聯合國對秘書長的職權規定是比較籠統的,聯合國憲章里有兩句話,第一句,聯合國的秘書長是聯合國行政首長,意思是說聯合國秘書長和他領導的秘書處,有行政執行權力。另外一句話是聯合國秘書長有權,就他認為會影響國際和平安全的問題,向安全理事會提出報告。也就是說,秘書長有報告權。這兩句話加在一起,綜合起來看,就是憲章給聯合國秘書長的授權是:第一,有執行權;第二,有報告權。那么,沒有給他的是什么權力呢?決策權。決策權是在192個成員國手里,192個成員國是聯合國的老板,5個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的大老板,秘書長是這些大老板雇用的最高雇員。但是這么說,是不是說聯合國秘書長對聯合國的決策程序沒有影響呢?不是這樣的,遠遠不是這樣的。實際上每一屆聯合國秘書長都通過一定的方式,對聯合國的決策程序發揮著重要作用。

      到現在為止,有八屆聯合國秘書長,前面七屆,有的取得了成功,有的沒有成功,這里頭,情況不完全一樣。我認為以前的七屆秘書長里頭,有三屆秘書長是想要利用聯合國憲章給予他的權力,對聯合國決策程序發揮重大影響,從而確立自己獨立地位的,但是只有一人取得了真正的成功。第一個這樣做的是哈馬舍爾德,第二個是埃及副總理兼外長布特羅斯·加利,第三個就是安南。這三個人處的環境不太相同,首先說哈馬舍爾德。哈馬舍爾德被認為是聯合國歷史上,對于秘書長這個崗位所特有的影響力,有比較透徹的了解和準確定位的人。哈馬舍爾德這么說,他說:“作為聯合國秘書長,我沒有軍隊,沒有經濟手段,我有的,就是國際道義的力量。”他也是充分利用了國際道義力量,因為在世界人民的眼中,聯合國秘書長就是代表聯合國,代表國際社會。在1956年,發生了蘇伊士運河危機。當時是埃及政府決定把蘇伊士運河的管理權收回,讓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于是遭到了英法兩個老牌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國家的反對。這兩個國家派兵進駐到蘇伊士運河去,引起了一次聯合國的重大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哈馬舍爾德發揮了作用。通過他的努力,勸說了英法兩國撤兵,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向蘇伊士運河地區派出了聯合國歷史上第一支維和部隊。在組建這個維和部隊基礎之上,他提出了維和的一系列原則,一直到現在,對聯合國的維和工作,還有重大的影響。哈馬舍爾德這個成就,確立了他秘書長的獨立地位?,F在聯合國的總部所在地有幾個建筑物,一個是聯合國秘書處,一個是聯合國大會廳,還有一個是圖書館。聯合國的圖書館就是以哈馬舍爾德的名字命名的。哈馬舍爾德為什么會取得成功呢?我們馬列主義理論認為,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所以要取得成功,要看形勢。需不需要聯合國秘書長發揮作用?聯合國的成員國, 尤其是主要國家,允許不允許秘書長發揮作用?剛剛我講的蘇伊士運河危機事件上,正好是他碰到了一個難得的機遇。英法兩個國家雖然氣勢洶洶地派兵到蘇伊士運河,但是他們是老牌殖民主義,正在衰落下去,他們的行動遭到了蘇聯和美國兩個國家的共同反對,而美蘇是正在上升的超級大國。所以哈馬舍爾德的行動得到了美蘇的支持,取得了成功。在后來發生的剛果事件中,美蘇兩國各占一邊,意見不一,哈馬舍爾德的調解行動遭到了失敗,剛果民族英雄盧蒙巴被暗殺,哈馬舍爾德本人也因飛機失事,死在了剛果。這就是歷史上,第一位試圖充分利用聯合國秘書長這個崗位所帶來的道義力量,來確立自己在國際上的獨立地位的人。

      第二位是布特羅斯·加利, 他上任擔任秘書長的時候,正好是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美蘇之間的沖突消失,聯合國進入了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召開了安理會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首腦會議。安理會的首腦會議通過了一個文件,要求秘書長就擴大安理會在維護世界安全、和平方面的作用提出建議。那么加利利用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提出了一個和平綱領,受到了歡迎。但是呢,加利有點沖昏頭腦了,他講了這么一段話。他說:“作為聯合國秘書長,成員國賦 予了我比歷史上任何一任聯合國秘書長更多的任務,這就要求我獨立地執行這些任務,并與阻礙我執行任務的成員國對抗,不管這個成員國是大國還是小國。”他亮出了“對抗”的旗幟,而且在實際行動上跟美國發生了一系列的沖突。所以,當他五年任期滿了以后,爭取第二個任期的時候,美國堅決反對他,使用否決權,把 他選下去了,從而使他成為聯合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只擔任了一屆的秘書長。按照聯合國的規定,聯合國秘書長可以任兩任,一任五年,一共十年。他離任以后很憤慨地寫了一本書,叫《聯合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里面揭露了美國對他工作的阻撓,發泄了他對美國的不滿。下面講第三位,安南。他干滿了十年任期,十年間他主要做了三件大事情。第一件事是在千年首腦會議之前,提出了一個“千年發展目標”,在首腦會議上被世界各國所接受而通過。這個“千年發展目標”里面,最響亮的一個口號是“消除貧困”。聯合國確定目標,要在1015年,把世界上的貧困人口削減一半。這是他第一個成就,把消除貧困作為國際社會頭等大事來抓。第二件事情就是在2005年聯合國成立六十周年首腦會議上,把保護人權提高到聯合國的三大任務之一。過去一般人認為,聯合國任務是兩個,一個是維持世界和平和安全,第二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在秘書長安南的努力之下,經過七八年的推動,最后被聯合國成員國普遍接受,把保護人權也作為聯合國主要任務之一,從此形成三大任務,三大目標:和平、發展、人權。在保護人權的名義之下,提出新的概 念,叫“保護的責任”,意思是說如果政府沒有保護他本國人民的人權,而出現了大規模毀滅人權的狀況,或者種族滅絕狀況,那么國際社會有責任進行干預。這是 他第二個成就。第三個成就是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他堅持了聯合國原則和立場,始終認為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是不符合聯合國憲章原則的,對這件事持批評的 態度。最后講了這么一句話:“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是非法的。”這三件事情,確立了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國際上的獨立力量。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各國普遍都贊 成的,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第二件事情是美國和西方國家很歡迎的。第三件事情引起了美國強烈的反對,所以發起了很大的運動,來搞臭聯合國,搞臭秘書長。 這個所謂的運動,說聯合國在伊拉克石油換糧食的項目中,有大量的腐敗現象。雖然到最后調查的結果,最多只能證明安南管理不善,沒有貪污腐敗。但是美國可以 說是始終咬住不放,用這樣的事情把聯合國和聯合國秘書長從國際道義的至高點上拉下來,意思是說:你自己是這樣一個腐敗的機構,腐敗的人,你沒有資格來對美國的行動做出裁判?;叵肫饋?,安南說的“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是非法的”這句話,某種意義上,是被媒體套進去的。那次英國廣播公司采訪他,問他:“你認為美國進攻伊拉克,是否合法?”秘書長安南開始按照他通常的說法回答:“美國的行動,沒有經過安理會的授權,是違反聯合國憲章原則的。”記者第二次問 他,他還是這樣回答。西方記者有個特點,就是咬住不放。第三次就問:“您就簡單地回答我,是合法還是非法?”這次安南沒有繞過去,他說:“如果你一定要說是合法還是非法,那么我說是非法的。因為它不符合聯合國憲章的精神和原則。”在報道的時候,整個背景都沒了,前前后后都沒了,只有一個大標題:聯合國秘書長說,美國進攻伊拉克是非法的。這樣美國就跳起來了,誰有資格說我們美國的行為是非法的。安南在對付媒體上是很沉穩老練的,dan這次是秘書長的失誤。前段時間,我請了聯合國的發言人到我的母校復旦大學去做演講。他是安南的發言人,他告訴我:“每次記者招待會后,秘書長都會問我處理的怎么樣?做的好不好?那次招待會后,我就告訴他,這次你有大麻煩了。秘書長就說這是我一向的觀點啊。”我私下里問這位發言人:“你認為秘書長真的不覺得嗎?”他說:“這至少是秘書長假裝跟我說這是他一貫的觀點。”從原則立場上來說,這是秘書長一貫的立場,但是從講話的嚴重程度看,是超過了他本意想講的話。所以到后來聯合國選舉新一任中心秘書長的時候呢,美國提出了一條,下一屆聯合國秘書長,選的時候一定要當心,不能再選一個外交明星來當秘書長,而應該選一個好的管家人。因為秘書長安南在十年 中,被普遍認為是外交明星,是國際良知的代表。最后,西方媒體還把他稱為世俗的教皇,因為他不是真的教皇,他的道義力量相當于教皇,作為秘書長的他取得這樣的國際獨立地 位,在國際上有廣泛的影響。那么美國的意思是以后的秘書長不能有這么大的影響。說到底這就回答了一個問題,就是“秘書長到底代不代表聯合國”。應該說,安南 絕大多數時候的講話,是代表聯合國的。但是在他批評美國入侵伊拉克是非法的時候,你說這是代表聯合國的話,美國就要跳起來跟你算帳了。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秘書長和聯合國的機構。

      第二個問題講講聯合國的作用。聯合國成立六十周年,都起了些什么樣的作用呢?有虛的也有實的,我就不加區分了,合在一起講有這些作用:第一個作用,聯合國是一 面鏡子;第二個作用,聯合國是一個講臺,一個舞臺;第三個作用,聯合國是國際合作的平臺;第四個作用,聯合國是國際行動是否合法的一個標志。下面我分別講一講。聯合國作為世界上最具廣泛代表性的、級別最高的政府間組織,從成立到現在,首先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寫在憲章里的,實際所起的作用是國際形勢發展的一面 鏡子,國際力量對比變化的一面鏡子。從這個角度透過聯合國,就可以看出,二戰結束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哪些大的變化?比如說聯合國成立初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面,美國是二次世界大戰后最強大的國家。聯合國當時的成員國51個國家,大多數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及他們的追隨者。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面,聯合國曾經是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工具。作為我們中國人,最知道的是這么幾件事情。一個是剝奪我們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長達25年 之久。第二個呢,是授權進行了朝鮮戰爭,并且通過聯合國大會,在美國和西方的操縱之下,通過決議,譴責中國和朝鮮是朝鮮戰爭中的侵略者。還有剛果事件也是這樣,干涉剛果內政。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第一個階段。當然國際形勢不是一成不變的,力量對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到了七十年代,聯合國里面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是兩個因素促成了聯合國里面的變化。第一個原因是隨著蘇聯的強大,美蘇之間的競爭開始了。第二個原因,原來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參加聯合國,改變了聯合國的組成,使得發展中國家成為聯合國中的多數。所以到了七十年代,那個時候的聯合國已經不是五十年代的聯合國了。我覺得這根本性的轉折,是聯合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轉折。它的標志是什么呢?就是1971年恢復中國代表權的決議草案獲得通過,獲得大多數國家的支持而通過。這個決議草案的通過,既表明了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上升,是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一個開始,也表明了聯合國里面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第三世界國家開始成為聯合國里面的多數。甚至也可以說,美國操縱聯合國的歷史從此一去不復返了。整個七十年代,是第三世界國家團結戰斗,凝聚力最強,戰斗力最強的時期。那么在這個時期里面,聯合國通過了一系列文件。在不結盟國家的推動下,在七十七國集團推動下,通過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了一系列反帝反殖的決議。其中,最使美國惱火的是197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個決議,宣布猶太復國主義就是種族主義。大家知道,猶太人在美國的影響有多大,所以這個決議草案一通過,美國就承受不了了,美國輿論一片嘩然。美國的常駐代表在聯合國發言講,聯合國里出現了一個“多數的暴政”:發展中國家利用他們在聯合國大會掌握的多數,不顧美國等這些有實際影響力國家的立場,強行通過一系列美國和西方國家不能接受的決議草案,實行了多數的暴政。美國輿論提出,要把聯合國從美國趕出去。整個七十年代,聯合國是這樣一個特點。當然,這樣一種緊張的關系,不是永遠不變的。

      聯合國歷史上第二次大的轉折,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聯合國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經歷了它成立以來第二次大的轉折。這個轉折既 表現在機構上,表現在聯合國的作用上,也表現在聯合國的氣氛上。從機構來說,聯合國成立,一直到八十年代末,主要開展活動的機構是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基本上處于癱瘓狀態。由于美蘇兩家的競爭,他們又各自擁有否決權,所以安理會里面只要是美國等西方國家提出的決議,蘇聯都投反對票。相反,蘇聯, 或者其它第三國家提出的決議,美國和西方國家都投反對票。所以安理會很少開會,開會也通過不了任何決議。據統計,到1989年底,冷戰結束,聯合國安理會共投了270次否決票。這270次 否決票,絕大多數是美國和蘇聯投的。冷戰結束后,發生的第一個大的變化是安理會醒過來了,恢復了它的活力。而且由于種種原因,一度取代了聯合國大會,成為了聯合國的中心。第二個變化是,聯合國里五大國一致行動,開始成為聯合國里面新的形象。怎么會出現五大國的一致行動呢?首先要講的是聯合國憲章。它制定的時候,本來的構想是聯合國 要在大國一致的基礎上開展工作。但是在整個冷戰時期,這一點沒有辦法實現。冷戰以后,葉利欽時代,當時俄羅斯執行的政策是向美國靠攏,希望通過取得美國的合作與支持,來度過他轉型的困難時期。中國呢,在改革開放時期執行“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政策,也無意與跟美國直接對抗。所以 從政策上來說,使得大國合作有了一個基礎。應該說,不能光從中俄兩國的政策來看,美國的政策在老布什時代,和后來的克林頓時代來看,基本的政策也是要維護 冷戰結束后國際秩序的穩定。所以在這點上,大國在九十年代,大的利益比較一致,都在追求穩定,追求和平。這是構成大國合作的一個客觀的政策基礎。第二個基礎,就是當時各地區發生了一系列的沖突,雖然很多,但是絕大部分地區沖突和冷戰時期發生的地區沖突,有根本性不同。冷戰時期,不管在世界哪個角落發生的地區沖突,細細看去,背后不是有蘇聯,就是有美國,都是美蘇介入的情況下發生的地區沖突,所以那些地區沖突被稱為代理人的戰爭。在這個國家里面打仗的兩派,不是美國的代理人,就是蘇聯的代理人,是代理人的戰爭,所以,美蘇兩國不可能取得一致的立場。而冷戰結束后,雖然地區沖突很多,但是大部分,從性質上來說,已經不是代理人的戰爭了,這就內部使得大國有可能以比較超脫的態度來尋求共同利益。第三個呢,由于安理會差不多天天開會。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在常駐團擔任副代表,分工第一把手是管安理會,我作為第二把手,管安理會以外的一切會議。但是實際情況是,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安理會里面度過的。因為安理會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差不多是天天開會。由于那時候,五常合作,五常磋商,已經成為安理會的工作機制,所以,絕大部分的安理會決議,首先要在五個常任理事國里面協商,然后再拿到十五個成員國里面去協商,最后到聯合國安理會去正式通過。雖然安理會每年就開二百次左右的會議,但是如果把這三個層次算進去,像我們常任理事國的代表或者副代表,一年起碼有五六百次的會議要開,所以結果,常駐代表一個人就應接不暇了。那么由于這樣的密切磋商,就造成了五個常任理事國之間出現了一種歷史上空前的比較好的工作氣氛。這段時間當中,五常的目標就是盡量爭取自己的決議草案,不引起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的強烈反對,盡量修改,修改到各國都能接受。比如第一次伊拉克戰爭,老布什發動的戰爭,美國提出的決議草案,進行反復修改,修改到他認為中國可以投棄權票了,才拿到安理會去。也就是說,某種情況下,盡量照顧到對方能夠接受的程度,這也是有利于自己的利益的。由于這樣密切的接觸,互相之間的了解也有所加深。比如當李道豫高任赴美時,英國的大使對我們兩個都有一個評語,對李道豫的評語是:強硬,但是可以合作;對我的評語是:溫和,但是堅定。相互之間的了解到這樣的程度,可以做鑒定了。九十年代的十年就這樣,曾被人們認為是聯合國的黃金時代。當時秘書處的一個高官曾經講過這么一段話:“這個十年當中,聯合國被要求做 過去歷史上不可能做的事情,不僅如此,人們幾乎是懇求聯合國在這些問題上發揮作用。”

      但是好景不長,小布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打破了大國合作的夢想,也打破了所謂全球治理的理想。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全球治理這個觀念,開始盛行。由于聯合國有了這么一個黃金時期,人們開始想,能不能慢慢走向一個“世界政府”,由聯合國出面,對全球進行治理。但是這場伊拉克戰爭,使得人們認識到,聯合國的作用,是有局限的。要實現全球治理,就不可能做到。這場小布什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我覺得要說明兩點。由于俄羅斯、中國、德國、法國的反對,由于安理會里面相當多的成員國的反對,美國盡管做了很大的努力,最后看到不可能有安理會的多數來支持他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最后就沒有把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決議草案拿到安理會去,而是繞開安理會,采取了單邊行動,聯合英國等國家,對伊拉克發動了戰爭,從而引發這場戰爭是否合法的爭議。這個行動表明了兩點:第一點表明了美國操縱聯合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像朝鮮戰爭那樣的情況,不會再發生,這是好的方面來說。從壞的方面來 說呢,也表明了人們過去曾經有過的幻想,就是希望在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存在的歷史時期下,聯合國成為一個平衡美國力量的工具,這一點做不到了。只要美國 下決心要干,聯合國沒有手段來阻止他。我講了那么多,其實只講了第一點,就是聯合國是一面鏡子,反映了國際形勢的變化。我曾經四次在聯合國工作,我也講過這樣的話:“我四次進的,是四個不同的聯合國。”意思就是說,聯合國不是一個靜止不變的東西,是不斷變化的。在這個不斷變化當中,有一個是不變化的,就是 聯合國的存在,使得世界避免了戰爭。哈馬舍爾德說過這樣一句話:“聯合國不可能把人類帶上天堂,但確實可以避免人類陷入地獄。”聯合國成立六十多年,證 明了這么一點。

      聯合國的第二點作用,就是一個講臺,一個舞臺。大家看每年九月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世界各國的元首和首腦都云集在紐約,世界媒體的報道,也都聚焦在聯合 國。這就使得聯合國成為各國向世界宣講他自己國家政策的一個獨一無二,無法取代的講臺。特別對于中小國家,中小國家發生的事情,世界上沒有多少人會關注, 但他在聯合國大會上有同樣的發言權,他在那里講,各國聽到了,媒體也都聽到了。同時也是領導人作秀的機會,聯合國大會,每一屆都會有一兩個明星。比如剛剛過去的聯合國大會,伊朗的總理曾經是個明星吧。再早點,是委內瑞拉的總統, 05、06年的聯合國明星,他講話不用發言稿,而且口若懸河,講得很長,講完以后,也不像別人那樣從旁邊下去,他還走上主席臺,跟秘書長、跟主席,跟我握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秀方式。在首腦會議的時候,由于發言的人很多,首腦也不可能在紐約待很長時間,所以往往首腦會議的發言集中在兩到三天的時間里面,在兩到三天時間里面,有192個成員國的元首和政府首腦發言,那必須要有點紀律吧。我們確定的紀律是每個人發言只能五分鐘。他們都是主權國,不能把他們趕下臺啊,那怎么能夠維持一定的秩序呢?學交通燈的辦法,在臺上放一盞燈,開始講話的時候是綠燈,講到4分 半的時候是黃燈,到五分鐘的時候就變紅燈了。五年下來,我統計有一半的發言者遵守這個交通燈,一半的人是視而不見。那年古巴的卡斯特羅非常風趣,他一上臺,就拿出一塊手絹,把燈給蓋了起來,這下大家急了,都知道卡斯特羅說話是滔滔不絕的。但是那次他給了大家兩個驚喜,一個是用手絹把燈蓋起來,另一個是他講話時間 沒到五分鐘就結束了,也獲得了大家的好評。更多的呢,是聯合國提供了這樣一種舞臺,我們叫做多邊舞臺。兩個國家之間交談,開展外交,這是雙邊外交,超過兩個國家,就叫多邊外交,里面有大多邊,小多邊,地區多邊,全球多邊。那么聯合國大會呢,每屆開始后的兩三個星期,就是為這種各種各樣層次的會見,提供一個平臺。我們中國的領導人,外交部長每年參加會議的時候,雖然只在那里待幾天。就是在這幾天里面,可以有機會遇到五六十個國家領導人,并且跟他們交換意見。如果要對這五六十個 國家進行雙邊外交的話,我們國家領導人就不用管中國的事情了,整天在天上飛了。聯合國就給各國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這個大會管理部門有這么個任務, 就是為這些雙邊和小多邊的活動做出安排,保證所有的大小活動都能夠順利進行。聯合國作為多邊外交的舞臺,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使得大國的力量能夠放大,小國的力量能夠聚合。大國的作用放大,是因為有否決權。小國的作用呢,作為每一個單個的國家,他影響別國的力量很小,但是在聯合國里面,他可以組成集團來發言, 來加大影響,提出決議草案。最有影響的兩個集團是不結盟集團和七十七國集團。不結盟集團是在聯合國外成立的,后來引進到聯合國里面,成為中小國家 就政治問題提出他們主張的一個工具。七十七國集團是聯合國里面產生的,是1964年 第一次貿易和發展大會在日內瓦開會的時候,當時有七十七個發展中國家討論了他們共同關心的發展問題,并且發表了宣言,從此就成為七十七國集團。以后雖然隨 著國家的增加,現在已經到了一百多個國家,但是名稱沒有改變。由于有了這樣的集團外交,就大大增加了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大會里面的地位和作用。這是我要講 的第二個作用,作為多邊外交的講臺和舞臺。

      第三個作用是國際合作的平臺。聯合國六十多年來實際的成果在這里面表現出來了。首先是非殖民化。許多的亞非國家,擺脫殖民主義的統治,取得民族獨立,參 加聯合國,不是通過解放戰爭來實現的,而是在解放戰爭的浪潮推動之下,通過聯合國這個媒婆,讓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用和平的方式,通過談判,取得獨立并參加聯合國,這是聯合國的第一個歷史貢獻,結束了殖民時代。第二個歷史貢獻,是聯合國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起到了牽頭的作用。通過公布四個“發展十年”,確定了發展的目標,提出了發達國家要用它的國民生產總值的0.7%來 援助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起到了牽頭、催化劑的作用。雖然聯合國本身的財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大量的錢來援助發展中國家,但是在它的帶動下,世界銀行、貨幣基金等這樣一些有錢的組織,有錢的國家,特別是西北歐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資金和技術。第三個作用,是聯合國在用和平方式解決地區沖突這方面,發揮了 作用,使得世界在長達六十年的時間里,沒有再爆發一次新的世界大戰,現在看來也不會有新的世界大戰爆發。最后一個呢,作為一個平臺,聯合國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就是制訂國際游戲規則,制訂國際社會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行動規范。由于聯合國成員的廣泛參與,通過聯合國這個平臺,通過各國的談判,達成了一系列協議,制訂了共同的游戲規則,使得二戰結束后的世界是有秩序的世界,而不是混亂的世界。其實我們熟悉的世界貿易組織,是在聯合國的推動下,制訂了一系列的世界貿易規則。還有海洋法,是我們在恢復代表權以后,通過聯合國談判,達成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等。這是聯合國所發揮的第三個作用里面的最后一點。第四個作用,是否得到聯合國批準,是一個國際行動是否合法的象征,這是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本書里面找不到的。但這是從兩次伊拉克戰爭中可以體會出來的。第一次伊拉克戰爭是1990年老布什發動的戰爭。那次伊拉克戰爭,由于有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所以沒有人對這場戰爭的合法性提出質疑。而現在他的兒子小布什在2003年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由于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所以它的合法性受到了普遍質疑。這一點對于任何一個需要利用聯合國這個平臺的國家,我覺得是特別重要的,對我們中國也是特別重要的。就是一項行動要取得國際上的公認,認為是合法的,至少減少各方對你的批評,那么利用聯合國是最佳的辦法。這是我講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中國的聯合國外交。中國的聯合國外交是中國內政的延續,是中國外交在聯合國里面的具體體現,同時也隨著聯合國本身的變化而變化的。由于中國的內政 在變化,由于聯合國也在變化,中國在聯合國里面的外交,也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在我們恢復代表權之前,我們對聯合國是持批評態度的,認為聯合國是美國操縱下的工具,這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是1971年恢復代表權后,我們對聯合國的參與進入了第二階段。開始時我們基本上只把聯合國看成一個講臺,我們利用這個講臺,向世界介紹中國。因為那個時候中國還在文化大革命中,對外還是封閉的。中國是個什么東西???人家都不知道。聯合國給我們提供了這么一個機會,讓我們告訴世界人民,中國是個什么樣的東西,中國的政策又是怎么樣的。這里面最突出的一次是1974年鄧小平同志帶隊參加第六屆特別聯大,他宣講了毛澤東提出來的“三個世界”的理論,明確表示中國是屬于第三世界的,永遠不稱霸。如果哪一天中國也稱霸了,也做超級大國了,也搞起侵略擴張了,歡迎世界人民和中國人民一起,把中國政府推翻。這個勇氣,在聯合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受到了大家的好評,長時間熱烈的鼓掌。 這個階段里,我們對聯合國的認識處于一個轉變的過程中,聯合國還是不是美國的工具???還是不是西方國家的工具???還要看。由于我們對聯合國討論的 大部分問題也并不很了解,所以我們當時在聯合國有相當多的決議,在投票的時候,我們就采取獨特的作法,叫做“不參加投票”。聯合國規定的投票是三個方式,贊成、反對、棄權,我們給他發明一個新的方式,叫“不參加投票”。但“不參加投票”翻譯成英文后,“投票”兩個字沒有了,變成了“不參加”,人家想中國代表團明明坐在那里,怎么說不參加呢?這反映了我們一個超脫的態度。經過一段時間后,別的國家覺得這個不參加投票還挺好的,后來也有別的國家用了這個辦法。這是我們在聯合國多邊外交中的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是八十年代。中國有兩個變化,一個是八十年代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第二個變化是聯合國里面七十年代的斗爭氣氛開始下降。所以八十年代既是對話的年代,也是我們重新認識聯合國,調整對聯合國政策的時代。這個時候做了兩個重大的調整,一個是在軍事上,維和上的;一個是發展上的。這兩個調整,是針對老人家的兩句話。毛主席說“我們在海外沒有一兵一卒”,另一句話是“我們的經濟發展完全是自力更生的”。那么在八十年代我們第一個調整,就是開始接受聯合國、聯合國系統的援助。我們在聯合國里面,既向聯合國捐款,也接受聯合國援助,這是第一個調整。第二個調整是維和,由于有朝鮮戰爭的經歷,我們參加聯合國以后,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拒絕交聯合國維和的費用。聯合國的費用分兩塊,一塊叫正常預算,也就是會費,每個聯合國的成員國必須交的,按照你的經濟總量,再減掉人均來交。如果你欠聯合國的會費超過兩年,就沒有表決權,喪失投票的權利。這個呢,我們進入聯合國以后就交了。聯合國的維和費用,是另外一個賬戶。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交的比例要比正常預算多一點。由于我們認為維和是美國和西方國家操縱的,用來干涉發展中國家內政的一個手段,所以我們整個七十年代一直沒有交,八十年代大部分時間也沒有交。當我們開始考慮調整政策的時候,我們欠了維和的費用一共有三千五百萬美元。通過我們十多年的工作觀察到,聯合國的維和還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而且由于聯合國里面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維和不再是大國干涉小國內政的工具,雖然不能完全排除有些因素,但是主要方面還是有利于世界 和平與穩定的。所以我們決定對維和采取原則支持的態度,有選擇地參與的方針。我們說我們可以轉變態度,支持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但是三千五百萬美元的歷史舊賬,我們不交。由于聯合國也希望我們參與維和行動,就同意了。自此后,我們開始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成為聯合國里面維和部隊人數最多的十三個國家之一。聯合國里面有原本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維和行動主要是由中小國家提供部隊,發達國家主要是出錢。當然,在九十年代由于幾次比較棘手的維和行動,中小國家提供的部隊沒有戰斗力,所以實際上九十年代的維和行動,有很多是由美國、北約出兵的。九十年代后,由于美國在索馬里和科索沃的兩場戰爭中,燒傷了手指頭,美國和西方國家出現了所謂的維和疲倦癥。所以現在在五個常任理事國里面,美國和俄羅斯不是主力了,中國是五個常任理事國里面維和人員最積極的國家。這是我們在聯合國歷史上的第三階段。

      第四個階段,就是九十年代。九十年代前,中國在聯合國里面的作用,按照鄧小平同志定位,我們是第三世界的一員。我們在政治上支持不結盟,經濟上支持七十七國集團。開始我們是站在七十七國集團外面來支持他,后來有一年,七十七國集團發出動議,邀請中國加入七十七國集團,得到了通過,從此七十七國集團提出的任何決議草案,都叫做“七十七國集團加中國”。進入九十年代,中國開始發揮雙重作用。一方面繼續作為第三世界一員,支持七十七和不結盟的立場,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另外一個方面呢,和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發揮作用,體現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到現在為止,應該說,中國已經成為全面參與聯合國活動、積極應對各種挑戰的一個國家。我們的積極作用,受到了聯合國成員國普遍的贊賞和歷屆秘書長的肯定。但是如果做一個回顧的話,中國在聯合國里面的作用還有一個局限,舉個例子來說,聯合國每年聯大審議的議題,有一百七八十個,有的時候比成員國數目還多。那么這么多議題,有哪一項是中國提出的嗎?沒有。安理會每個月討論十到二十個國家的地區沖突,有哪個地區沖突是中國來負責,發起討論的嗎?也沒有。什么原因呢?因為這些問題,主要當事國都不是中國。中國從政治原則出發,對這些問題,都有自己的立場,但我們不是首要的利益攸關者。安理會曾經發生過這么一件事。安理會十五個成員國,每個國家基本上都管一兩個題目,當時管索馬里沖突的國家是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到了,離開安理會了,一時找不到別的國家來管索馬里。就有人提出來,中國是個常任理事國,外交官隊伍也挺強的,就把索馬里接過去吧。我們中國的常駐團呢,也覺得不好意思拒絕,結果呢管了一段時間。后來中國覺得奇怪,其他國家也覺得奇怪,索馬里對中國有什么特殊意義???中國在索馬里有什么特殊利益???為什么管起索馬里來了?雙方都覺得怪怪的,所以后來有一個新的非常任理事國選進安理會來,暫時沒有國家可以管,我們就把索馬里交給他們了。因為非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的任期是兩年,所以都要充分利用這兩年的時 間,來發揮他的作用,來表現自己,所以他們也很高興地接過去了。這說明一個問題,由于中國在海外沒有實際利益,所以我們在聯合國,實際上還是處于一個積極 應對的地位,而不是主動推動的。那么這個情況,我覺得會改變。在將來的五到十年,會發生變化。因為大家都知道,隨著走出去的戰略,我們在海外已經開始有自己 的經濟利益了,我們在一些遠離中國的地方有商人在經商,有企業在投資,在這些國家發生的沖突,都會影響到中國的實際利益。所以將來中國需要,也必然會在聯合國里面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立場。國際社會呢,也會要求中國采取更加主動的立場。

      返回列表
      邻居少妇帮我泄欲

        <noframes id="tpptt">

          <track id="tpptt"><strike id="tpptt"></strike></track>
          <track id="tpptt"></track>

          <track id="tpptt"></track>